<object id="5u3nb"><form id="5u3nb"></form></object>

    <td id="5u3nb"><option id="5u3nb"></option></td>

      <li id="5u3nb"><source id="5u3nb"><table id="5u3nb"></table></source></li>
      1. <table id="5u3nb"></table>

          <track id="5u3nb"><del id="5u3nb"></del></track>

          加恩

          中文 | English
          首頁 > 新聞中心 >公司新聞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網絡通信能力開放勢在必行 誰來驅動?

          2016-09-01 15:31:14   點擊:

                 過去十幾年的通信行業,用“日新月異”形容一點也不夸張,借助人口紅利和數據紅利,十幾年來通信行業迅猛發展。1998年就加入華為的張勤對此印象深刻。如今已經是云核心網Marketing營銷運作部部長的他回憶當時的情景,基本上就是運營商的交換機一裝上,馬上就能發展到足夠的用戶,馬上就能掙錢。
            但時代真的變了。
            如今的通信行業,用戶的需求已不是運營商自己能滿足的。畢竟,通信能力只是一個要素而已,海量的應用和數據、更好的用戶體驗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對企業用戶來說,在業務中集成語音、視頻、QoS保障以及移動定位等網絡通信能力和服務,將有可能提升用戶體驗,使自己的業務如虎添翼;而對運營商來說,如果能把這個平臺和管道建好,就能充分享受這個新的應用與信息紅利!問題是,誰來驅動運營商將管道能力開放?等待運營商自己逐步調整嗎?華為的答案,顯然不是這樣。

            ▲ 上圖為 51CTO楊文飛(左)和華為張勤(右)
            主動求變 “使能”運營商打造新生態
            看起來,前面說的這些變化和華為并沒有直接的關系。但如果運營商不能及時應變,不能保持增長,那么處在運營商背后的華為也必然在此后出現問題。這顯然是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華為無法容忍的。
            華為的應對,就是選擇和運營商共同出擊,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態圈,其核心策略就是把ICT基礎能力開放出來,幫助運營商消除創新阻礙,跟上行業客戶轉型的需求。
            華為的具體舉措,就是推出了網絡通信能力開放平臺。其核心思路,就是將運營商的語音通話、視頻通話以及移動寬帶的定位、QoS、應用集成等能力和資源封裝成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軟件編程接口)或者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軟件開發工具包),向所有合作伙伴開放。相關企業和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產品需求快捷地申請和調用這些功能,使自己的產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開發周期具備高質量的通信能力,創造新的業務收益和市場機會。
            舉個例子,一個基于互聯網的醫療服務平臺,完全可以直接調用華為提供的通信語音撥號能力或位置功能,通過運營商提供的管道,為最終用戶提供應用上的電話呼叫和定位業務。這種應用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因為華為提供完整和開放的API接口及文檔,開發者可以大幅縮短開發時間,并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語音服務——這樣的結果是多贏的:用戶滿意、企業獲益、運營商增加業務、華為作為業務支撐方也最終獲益。
            這種開放的體系,和華為此前的業務模式有明顯的差別。此前,他們的客戶就是運營商,只要幫助運營商把“路”鋪好,就完成了整個商業過程。但現在不同了,華為不僅是一個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而且是一個商業體系的“使能者”:幫助運營商實現管道能力開放,驅動運營商獲得新的業務增長。而華為的位置,卻悄然后退,成為這一切的基石。
            資料顯示,圍繞能力開放平臺,華為建設了CaaS(Communication as a Service )和OMF(Open Mobile Foundry)兩個生態圈,現在已經擁有超過1200家的合作伙伴,涉及到十幾個行業。在“2016年華為開發者大賽”超過2000多個報名參賽的開發團隊中,以CaaS和OMF為選題方向的作品比例達到22%,位列十幾個選題方向的前列,也從側面說明了華為云核心網這兩年多來的成果。
            未來可期 能力開放加速業務創新
            如果說基于運營商網絡通信能力的每個應用都是一顆小樹苗的話,華為的目的是要推動建立一個森林。從某種意義上,他們已經把自己的賭注壓在了這個森林的成功上了。
            如果說數量只是證明這個森林面積的大小,真正證明這個森林健壯程度的,顯然應該是每棵樹(也就是應用)的大小或者成熟程度;而評價應用的成熟程度,商業性無疑是最有說服力的標識。
            張勤告訴筆者,在運營商管道能力開放平臺上成長的應用已經開始進入正向循環,目前已經有了不少商業上的成果。例如華為自己推出的示范性“家真”平臺,可以將手機與電視大屏幕、機頂盒、高清攝像頭連接在一起,實現高清的視頻通訊?;诩艺嫫脚_的應用現在逐步在完善和豐富,并且已經實現商用——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在2015年末就推出“想家”視頻通話業務,受到市場熱捧;廣東電信也在今年初宣布,依托于光網、移動網和IPTV專網為用戶提供可視電話“粵想家”和 “統一通信視頻會議”兩大業務。又譬如中國移動江蘇公司推出的手游加速服務,把網絡QoS保障能力作為一種裝備,放在移動商城中進行銷售,獲得了手游玩家的喜愛。
            業務創新方面的發展并不是華為和運營商“硬”推動的結果,而是一種厚積薄發,或者說水到渠成。這些年,LTE 4G網絡迅速普及和逐步完善,目前僅中國移動的VoLTE就已經覆蓋了300多個城市、1800萬用戶,全球VoLTE用戶超過1.5億人;同時智能電視、智能手機、智能攝像頭等智能設備逐步普及,這種情況下,諸如移動游戲、遠程教育、智慧醫療、視頻客服、移動支付等方面的應用場景條件已經成熟,借力管道能力的應用創新作品正在逐步增多。
            不過顯然,華為并沒有在“坐等”這個市場的成熟。因此,華為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如果還是用生態園做例子,他們的位置在地下,類似于土壤,通過基礎平臺創新為每一顆種子提供營養。事實也是如此。華為還在繼續保持他們百分之十幾的驚人研發投入,但投入的重點正在悄然變化。在張勤和筆者的交流中,他幾乎決口不提自己所在的云核心網業務部門的產品,而是反復介紹他們在開放平臺API和接口方面的改進。此外,CaaS和OMF生態圈中開發者的培訓也是他們的重要工作,包括在各地舉辦開發者沙龍,還有大規模的開發者大賽,華為都在不遺余力地幫助更多的企業和開發者了解他們的平臺,了解運營商能開放哪些能力。
            其實,這些工作中,有很多嚴格來說不是華為的事情,但他們堅持在做、大力去做,感覺他們比運營商更著急。
            我問張勤:運營商現在和華為推進的步調一致嗎?
            張勤承認,有不少運營商正在和華為一起在推進,這之間肯定有一個帶動作用,不可能每個運營商現在都主動和積極地開放起來。但張勤堅信,現在一批創新和商業成果正在逐步推出來,等這些效果完全呈現出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和合作伙伴加入進來。
            “我們已經感受到這個趨勢?!睆埱谡f這句話的時候,很自信。

          人人澡人人爱
            <object id="5u3nb"><form id="5u3nb"></form></object>

            <td id="5u3nb"><option id="5u3nb"></option></td>

              <li id="5u3nb"><source id="5u3nb"><table id="5u3nb"></table></source></li>
              1. <table id="5u3nb"></table>

                  <track id="5u3nb"><del id="5u3nb"></del></track>